公司荣誉
二维码

行业资讯

智慧步道助力 “全民健身”,下沉市场潜力巨大

2025-10-11 10:23:54

“全民健身” 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,从城市到乡村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,积极参与体育锻炼。而智慧步道作为一种便捷、专业的户外健身设施,不仅在大城市受到青睐,还逐渐走进三四线城市和县城,成为下沉市场居民健身的 “新选择”。下沉市场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、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政策支持,正成为智慧步道行业新的增长引擎,其潜力不容小觑。
下沉市场的居民对智慧步道的需求究竟有多旺盛?我们可以从一个县城的案例中找到答案。某中部省份的一个县级市,去年在城市沿河绿道上建设了一条 1.5 公里的智慧步道,没想到刚建成不久就成了当地的 “网红健身地”。每天清晨和傍晚,智慧步道上都挤满了健身的市民,有慢跑的年轻人、散步的中老年夫妇,还有推着婴儿车的亲子家庭。步道入口的人脸识别设备前,经常排着长队,大家都想注册体验运动数据监测功能;步道旁的电子屏前,也总有不少人驻足,查看自己的运动成绩,和朋友比较步数。一位经常来这里跑步的市民说:“以前想知道自己跑了多少步、消耗了多少热量,必须带手机或运动手环,有时候忘带了就只能估算。现在有了智慧步道,不用带任何设备,跑完就能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运动数据,还能和朋友比一比,感觉健身更有动力了。” 据当地公园管理处统计,智慧步道建成后,该绿道的日均人流量比之前增长了 3 倍,居民对公园设施的满意度也从 75% 提升到了 92%。
为什么智慧步道能在下沉市场快速 “圈粉”?首先,下沉市场居民的健身需求正在快速释放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,越来越多的下沉市场居民开始追求 “高质量健身”,但当地的健身房数量少、收费高,比如县城里的健身房月卡通常在 300-500 元,对普通居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而智慧步道建在公园、绿道等免费的公共空间,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的运动监测服务,性价比极高。其次,智慧步道的操作简单易懂,非常贴合下沉市场居民的使用习惯。比如,很多智慧步道都支持人脸识别和身份证注册,不需要下载复杂的 APP,中老年居民也能轻松上手;步道旁的电子屏会用大字体和语音播报运动数据,清晰直观,避免了 “看不懂、不会用” 的问题。有位 60 岁的大爷说:“我不会用智能手机,但刷身份证就能用智慧步道,还能听到语音报步数,特别方便。”

c56b98c46c9f268c70c4d52b5d8cac95.jpeg

从政策层面来看,下沉市场的智慧步道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支持。近年来,国家不断加大对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“乡村振兴”“新型城镇化” 等战略中都明确提到要完善农村和县城的公共体育设施。很多地方政府也将智慧步道建设纳入民生工程,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。例如,某西部省份就提出 “每个县城至少建设 1 条标准化智慧步道”,并对建设项目给予 50% 的财政补贴;同时,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步道建设,通过 “政府 + 企业” 合作模式,降低建设成本,加快建设进度。东部某县城通过这种模式,仅用 3 个月就建成了两条智慧步道,比传统建设模式节省了 20% 的成本,还提前 1 个月投入使用。
与大城市相比,下沉市场的智慧步道建设还具有 “成本低、落地快” 的优势。一方面,下沉市场的土地租金、人工成本相对较低,建设一条智慧步道的总成本比大城市低 20%-30%;另一方面,下沉市场的公园、绿道等公共空间规划相对灵活,不需要复杂的拆迁和协调工作,智慧步道的建设周期通常比大城市短 1-2 个月,能更快投入使用,满足居民需求。某设备厂家表示,他们在县城建设一条 2 公里的智慧步道,从设备安装到调试完成,最快只需 20 天,而在大城市则需要 1 个多月。
据相关行业调研显示,目前我国智慧步道在下沉市场的覆盖率还不足 15%,而大城市的覆盖率已超过 50%,这意味着下沉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。预计到 2027 年,下沉市场智慧步道的市场规模将突破 30 亿元,占全国市场总量的比重将从现在的 20% 提升到 35% 以上。对智慧步道设备生产厂家来说,下沉市场无疑是一片 “蓝海”,只要能针对下沉市场的需求特点,研发出性价比更高、操作更便捷的设备,比如简化版的人脸识别系统、更耐用的户外传感器等,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合作伙伴的对接,就能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中抢占先机,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。


0


Copyright © 2025 大舟新智 版权所有    工信部备案号:皖ICP备2025101299号-1

  • 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5 大舟新智 版权所有

备案号:皖ICP备202510129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