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荣誉
二维码

行业资讯

智慧文旅 + 智慧步道,让公园成城市文化新地标

2025-10-23 16:18:03

疫情之后,大家发现身边的公园悄悄 “升级” 了:以前逛公园只能散步、晒太阳,现在能跟着智慧步道打卡健身,还能通过 AR 看公园背后的历史故事,甚至能在线参与公园的文化活动 —— 这些变化,正是公园文化进步与智慧文旅深度融合的结果。作为深耕智慧步道智慧文旅和智慧体育设备的厂家,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公园借助科技力量,从 “休闲绿地” 变成 “可玩、可学、可分享” 的城市文化新空间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,疫情后公园文化如何靠智慧文旅智慧步道焕发生机。
一、疫情后公园文化变了:从 “单纯遛弯” 到 “文化 + 健身” 双需求
疫情让大家更重视健康和精神生活,逛公园不再是 “随便走走”,而是有了更具体的需求:有人想通过运动增强体质,有人想了解公园的历史文化,还有人希望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参与互动活动。这时候,传统公园的 “短板” 就显出来了 —— 没有专业的运动设施,文化展示只有简单的牌子,活动信息也没法及时获取。
智慧文旅智慧步道的加入,正好补上了这些缺口。比如在杭州的某城市公园,入口处的智能导览屏会显示 “今日文化活动:非遗剪纸体验”“智慧步道健身打卡路线”;游客扫码就能获取公园的历史介绍,比如 “这片湖面曾是古代皇家码头”;沿着智慧步道跑步时,不仅能实时看到自己的配速和卡路里消耗,还能通过语音播报听到沿途的文化故事。有位常来的市民说:“现在逛公园,既能跑步锻炼,又能学文化知识,比以前有意思多了,周末还能带着孩子参加活动,一天都不觉得无聊。”
这种 “文化 + 健身” 的新模式,正是疫情后公园文化进步的核心方向 —— 不再只满足单一的休闲需求,而是通过智慧文旅整合文化资源,用智慧步道搭建运动场景,让公园成为兼顾健康与精神需求的 “生活空间”。
二、智慧步道:不止能健身,还是公园文化的 “流动载体”
很多人以为智慧步道只是 “能计数的跑道”,其实它早已成为传递公园文化的重要载体。我们设计的智慧步道,会根据公园的文化特色做定制化设计,让健身过程变成 “沉浸式文化体验”。
比如在西安的某历史主题公园,智慧步道的地面会嵌入 LED 灯带,跑步时灯带会跟着脚步亮起,组成 “丝绸之路” 的路线图案;沿途的智能音箱会定时播报 “这里曾是唐代商队休息的驿站,当时的商人会在这里交换丝绸和茶叶”。游客跑完全程后,手机上还会生成 “文化健身报告”,显示 “你完成了‘丝绸之路’主题跑,共了解 3 个历史知识点”,还能分享到社交平台。这种设计,让智慧步道不再是孤立的运动设施,而是把公园的历史文化融入健身过程,让运动变得有 “文化感”。
除了文化传递,智慧步道还能满足疫情后大家的健身需求。我们的智慧步道配备了精准的传感器,能实时监测跑步距离、配速、心率等数据,游客扫码登录后,数据会同步到个人账号,生成专属的运动计划 —— 比如给初学者推荐 “3 公里轻松跑”,给进阶者推荐 “5 公里间歇跑”。步道旁的智能急救站还能提供应急药品和 AED 设备,让大家运动时更安心。有位跑友说:“以前在公园跑步,不知道自己跑了多远,也怕出意外没人帮;现在有了智慧步道,数据清晰,还有急救保障,跑起来特别踏实。”
三、智慧文旅:让公园文化 “活” 起来,从 “看” 到 “玩”
传统公园的文化展示,大多是 “一块牌子、一段文字”,游客看一眼就过去了,很难留下深刻印象。而智慧文旅的核心,就是让文化从 “静态展示” 变成 “动态体验”,让游客从 “被动看” 变成 “主动玩”。
我们给公园提供的智慧文旅设备,有很多有趣的应用场景。比如在苏州的某园林式公园,游客用手机 AR 扫描园内的假山,就能看到虚拟的 “古代匠人建造假山的过程”,还能听到讲解 “这座假山用了‘移步换景’的造园手法”;在公园的文创商店,智能屏幕能根据游客的兴趣推荐产品,比如喜欢书法的游客会看到 “园林主题毛笔套装”,带孩子的游客会看到 “AR 文化拼图”。这些体验,让游客不再是 “走马观花”,而是能深入了解公园的文化内涵。
疫情后,大家更重视 “无接触” 和 “线上线下联动”,智慧文旅也正好满足了这一点。比如公园的文化活动,游客可以在线上预约报名,现场通过人脸识别入场;活动结束后,还能在云端观看回放,比如 “非遗手作体验” 的教学视频,在家也能跟着学。有位参与过活动的游客说:“平时上班没时间参加现场活动,现在能在线预约、看回放,就算没去现场也能感受公园的文化氛围,特别方便。”
还有些公园借助智慧文旅打造 “夜间文化场景”。比如在武汉的某江滩公园,晚上智慧步道的灯光会变成 “星空模式”,配合江边的 AR 灯光秀,展示 “长江文明” 的历史故事;游客扫码就能参与 “夜间文化打卡”,集齐 3 个打卡点就能兑换江滩文创产品。这种夜间场景,不仅延长了公园的开放价值,还让智慧文旅成为带动夜间经济的 “新动力”。
四、案例说话:这些公园靠智慧文旅 + 智慧步道火了
现在越来越多公园已经靠智慧文旅智慧步道实现了 “出圈”,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。比如成都的某生态公园,引入我们的智慧步道智慧文旅系统后,游客量比疫情前增加了 70%。
这个公园的智慧步道设计成 “生态科普路线”,沿途的智能标识会介绍 “这棵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”“这片草地能净化空气”;游客跑步时,APP 会弹出 “生态小知识问答”,答对能获得 “环保小卫士” 勋章。智慧文旅方面,公园开发了 “生态 AR 互动游戏”,孩子用手机扫描植物,就能看到虚拟的 “小动物”,比如 “松鼠在树上采松果”,同时学习生态知识。有家长反馈:“孩子以前不爱逛公园,现在天天吵着要来玩 AR 游戏,还能学环保知识,真是一举两得。”
还有北京的某社区公园,针对老年人较多的特点,智慧步道增加了 “慢走模式”,地面有防滑提醒,沿途的座椅能给手机充电,还能通过语音导览介绍 “社区的发展历史”;智慧文旅设备则提供 “健康监测” 功能,老年人扫码就能测血压、血糖,数据还能同步给家人。这个公园成了社区老人的 “幸福驿站”,不少老人说:“现在在公园既能散步,又能测健康,还能听社区的老故事,感觉特别温暖。”
这些案例证明,智慧文旅智慧步道不是 “科技噱头”,而是能真正满足游客需求、推动公园文化进步的 “实用工具”。
五、我们如何帮公园实现 “智慧文旅 + 智慧步道” 升级?
作为设备生产厂家,我们深知每个公园的文化特色和需求都不同,所以不会搞 “一刀切” 的设备供应,而是提供 “定制化解决方案”。
比如你的公园是历史主题,我们会把智慧步道的语音播报、地面图案与历史故事结合,搭配智慧文旅的 AR 历史场景还原设备;如果是社区公园,会侧重智慧步道的健康监测功能和智慧文旅的便民服务,比如在线预约活动、老年健康讲座等。我们的智慧步道还能根据公园的地形调整长度和坡度,配备太阳能供电系统,既环保又节省电费。
在后续服务上,我们会提供全程支持:从前期的场地勘测、方案设计,到中期的设备安装调试,再到后期的系统升级和维护。比如智慧文旅的内容更新,我们会定期帮公园添加新的文化故事、活动信息;智慧步道的传感器如果出现问题,24 小时内就能上门维修。有个公园负责人跟我们说:“以前担心引入智慧设备后没人管,现在你们从设计到维护都包了,我们特别省心,而且设备用了两年还能免费升级,性价比很高。”
六、未来:公园文化 + 智慧文旅,还有更多可能
疫情后公园文化的进步,只是智慧文旅与公共空间融合的开始。未来,我们还会开发更多创新功能:比如智慧步道能联动公园周边的商家,游客完成健身打卡后能获得餐厅优惠券;智慧文旅能实现 “跨公园联动”,比如在上海的公园扫码,就能看到苏州同类型公园的文化内容,推动城市间的文化交流。
对公园运营方来说,现在正是布局智慧文旅智慧步道的好时机 —— 既能满足疫情后游客的新需求,又能让公园成为城市文化的 “名片”,吸引更多人前来。而我们,愿意成为你最靠谱的合作伙伴,用专业的智慧步道智慧文旅设备,帮你的公园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完美融合,让公园真正成为大家喜欢的 “城市文化新地标”。
如果你正在考虑升级公园设施,不妨联系我们 —— 我们会根据你的公园特色,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方案,让公园文化在智慧文旅的助力下,焕发出更持久的活力。

49a4f0e3509c5153d06992aa881f1f78.jpeg


0


Copyright © 2025 大舟新智 版权所有    工信部备案号:皖ICP备2025101299号-1

  • 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5 大舟新智 版权所有

备案号:皖ICP备202510129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