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荣誉
二维码

行业资讯

智慧步道火了!让旅游与科技 “手拉手”,智慧文旅更接地气

2025-10-23 16:25:34

如今去景区旅游,不少人会发现多了个 “贴心搭档”—— 智慧步道。以前逛景区,要么跟着导游听讲解,要么对着指示牌瞎琢磨,想运动还得特意找场地;现在沿着智慧步道走,既能打卡美景,又能实时看运动数据,还能解锁文化故事。作为深耕智慧步道、智慧文旅、智慧体育设备的厂家,我们很清楚:智慧步道不只是 “能计数的跑道”,更是连接旅游与科技的关键纽带,它让抽象的 “科技 + 旅游” 变得具体可感,也让智慧文旅真正走进游客的日常体验里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,智慧步道到底是怎么让旅游和科技 “双向赋能” 的。
一、旅游要 “有料”,科技要 “好用”,智慧步道刚好接住需求
现在游客旅游,早不满足于 “拍张照就走”:年轻人想要新鲜的互动体验,带娃家庭希望玩得有教育意义,老年人需要轻松安全的游览方式;而景区想靠科技升级,又怕设备复杂、不实用。这时候,智慧步道就成了 “中间桥梁”—— 它把科技藏在 “走路” 这个简单动作里,既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,又让景区的智慧文旅建设落地见效。
就像在安徽黄山脚下的生态景区,以前游客逛景区只能跟着人流走,想了解路边松树品种、山上地质特点,全靠导游偶尔提及。自从装了我们的智慧步道,情况彻底变了:游客用手机扫步道旁的二维码,就能激活 “智能导览”;走到迎客松附近,手机会自动弹出讲解:“这棵松树树龄 800 年,树干倾斜是因为常年受山谷风影响”;爬山时,步道旁的显示屏会实时显示 “已步行 1.2 公里,海拔上升 300 米,剩余路程 20 分钟”,还会提醒 “前方台阶较陡,注意脚下安全”。有游客说:“以前爬黄山总怕迷路、怕体力不支,现在有了智慧步道,心里踏实多了,还能顺便学地理知识,比单纯看风景有意思多了。”
这种 “边走边玩、边玩边学” 的模式,正是智慧步道连接旅游与科技的核心逻辑 —— 不搞复杂操作,不添额外负担,让游客在正常游览中感受科技便利,也让景区的智慧文旅有了具体载体。
二、智慧步道让旅游 “动起来”,科技让运动 “有乐趣”
很多景区山清水秀,可游客大多 “走马观花” 逛一圈就走,留不下深刻印象。而智慧步道能让游客 “动起来”,把 “游览” 变成 “运动体验”,再用科技给运动加趣味,这正是智慧文旅追求的 “深度游玩”。
我们给景区设计智慧步道时,会加入很多让运动变有趣的细节。比如云南丽江的古城景区,智慧步道被分成 “茶马古道主题段” 和 “纳西文化主题段”:走茶马古道段,游客要 “找到 3 个古代马帮休息石凳并扫码打卡”,完成就能解锁 “马帮运茶” 的历史故事;走纳西文化段,走满 1 公里能参与 “纳西东巴文拼图” 小游戏,拼对可兑换景区文创。就因为这些设计,不少游客为完成任务多逛 2 小时,对景区文化的了解也更深入。
此外,智慧步道的科技功能还能满足运动需求。步道上的传感器能精准记录步行距离、卡路里消耗,游客扫码可生成 “运动报告”,还能和朋友在线 PK“谁逛景区走得多、学得多”;想跑步的游客,步道会推荐 “轻松跑路线”,避开人流密集区,还能实时监测心率 —— 若心率过高,会提醒 “放慢速度,前方 50 米有休息亭”。有位爱运动的游客说:“以前去景区想跑步都不敢,怕迷路、怕撞人,现在有了智慧步道,健身旅游两不耽误,太方便了!”
三、科技不用 “高高在上”,智慧步道让智慧文旅 “接地气”
一提 “科技 + 旅游”,很多人会想到 VR 眼镜、元宇宙这些 “高端设备”,可对多数游客来说,这些设备要么操作复杂,要么体验时间短,难融入旅游过程。而智慧步道不一样,不用游客额外带设备、学操作,正常走路就能感受科技,这种 “接地气” 的科技,才能让智慧文旅真正走进游客心里。
比如浙江杭州西湖景区,我们的智慧步道和 “西湖文旅 APP” 打通:游客在步道上走的路会变成 “文旅积分”,可兑换西湖游船票、楼外楼小吃优惠券;步道旁的智能音箱会定时播报 “西湖十景” 故事,扫码能看景点详情、最佳拍照位,还能预约讲解员。有位老年游客说:“我年纪大了,复杂设备不会用,可智慧步道扫码就能听故事、换门票,逛西湖也有方向感了,特别贴心。”
而且我们设计智慧步道时,会针对不同群体做调整:带娃家庭有 “儿童模式”,卡通语音讲文化故事,还推荐 “亲子小游戏”;老年人专属设计更贴心,步道地面有荧光标识方便夜间行走,休息椅能给手机充电,语音就能预约景区电瓶车。这些设计让科技不再 “冷冰冰”,而是有温度的 “旅游助手”,也让智慧文旅的 “以人为本” 落到实处。
四、案例说话:智慧步道让景区实现 “旅游 + 科技” 双赢
现在越来越多景区靠智慧步道实现旅游与科技融合,游客体验变好,景区口碑、收入也跟着涨。比如四川成都大熊猫基地,装了我们的智慧步道后,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增加 1.5 小时,文创销售额提升 40%。
这个景区的智慧步道围绕 “大熊猫保护” 设计:游客走步道时,科普屏介绍熊猫习性,扫码可参与 “熊猫喂食” AR 互动;走满 3 公里能获 “熊猫保护志愿者” 电子证书,还能在线捐赠。很多游客为拿证书走完步道,过程中还会买熊猫文创。景区负责人说:“以前游客看眼熊猫半小时就走,现在有了智慧步道,游客主动了解保护知识,还愿花钱做公益,这就是科技的力量。”
还有山东青岛海滨景区,智慧步道结合 “海洋文化”:游客走步道时,手机能查附近海域生物、潮汐时间;夜间步道灯光模拟 “海浪波动”,配合 AR 投影,让游客像 “走在海底”。这种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夜间来访,周边餐厅、民宿生意火爆,景区夜间客流量比以前多 60%。这些案例证明,智慧步道不是 “花架子”,而是能真正推动旅游与科技融合、提升智慧文旅品质的实用工具。
五、我们做智慧步道:不搞 “一刀切”,只做 “定制化”
作为智慧步道和智慧文旅设备生产厂家,我们深知每个景区特色、游客群体不同,不会提供 “千篇一律” 的智慧步道,而是根据景区实际做 “定制化方案”。
若你的景区是历史文化型(如西安兵马俑),我们会把智慧步道的导览、任务与历史结合,设计 “考古任务”—— 游客扫码 “虚拟挖掘兵马俑碎片”,拼对解锁秦朝历史;若景区是自然生态型(如张家界),会侧重 “生态监测” 功能,实时显示负氧离子浓度、植被覆盖率,还推荐 “观鸟路线”“瀑布观赏点”。
而且我们的智慧步道能和景区现有智慧文旅系统打通:已有官方 APP 的景区,可将步道运动数据、积分接入 APP,游客不用下新软件;有 AR 导览设备的景区,能让步道打卡点与 AR 联动,比如在故宫周边步道打卡后,AR 可还原明清皇宫生活场景。
后续服务我们也全程跟进:前期场地勘测、方案设计,中期设备安装调试,后期内容更新、设备维护,都有专业团队负责。步道导览内容会根据景区新活动、新景点定期更新;传感器出问题,24 小时内上门维修。有景区负责人说:“以前找厂家做智慧设备,要么方案不符,要么售后没人管,你们定制方案还定期更新,让智慧步道一直有新内容,游客也愿常来。”
六、未来:智慧步道让旅游与科技 “融得更紧”
随着智慧文旅发展,未来智慧步道还有更多新功能:联动景区智能停车系统,游客在步道上就能查车位、预约停车;和周边酒店、餐厅合作,步道积分可兑换住宿、餐饮优惠;甚至实现 “跨景区联动”,如在西湖智慧步道打卡后,去苏州园林步道能获 “额外积分”,推动城市间旅游合作。
对景区来说,现在布局智慧步道正是好时机 —— 既能提升游客体验,又能打造独特智慧文旅特色,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而我们,愿意成为你的合作伙伴,用专业的智慧步道和智慧文旅设备,帮你的景区实现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,让更多游客爱上你的景区。

若你正考虑给景区装智慧步道,不妨联系我们 —— 我们会先了解景区特色、游客需求,量身定制方案,让智慧步道真正成为旅游与科技的 “纽带”,让你的智慧文旅更受欢迎、更有活力。

759c710569277baff84c6c4598b0af28.jpeg



0


Copyright © 2025 大舟新智 版权所有    工信部备案号:皖ICP备2025101299号-1

  • 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5 大舟新智 版权所有

备案号:皖ICP备2025101299号-1